她体弱多病,骨子里却无比坚毅;她语气温柔,眸子里却闪耀着睿智的灵光;她耐心细致,用情与法让一个正在服刑的青少年真心悔改,并即将提前出狱。她就是岳阳楼区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合议庭的女法官——周玲。
悔恨泪水唤来母爱之心
“周妈妈,您就像一盏明灯,照亮了我这迷茫少年的心灵”。“谢谢您对我的关心关爱,您放心,我一定把岳阳人的正能精神和好的品质发挥出来,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您的信任。”
这一句句温暖肺腑之言,摘自一位曾经迷途的少年犯的来信。这几封来信珍藏在周玲的办公室抽屉里。2012年8月,该院审理了一起未成年人团伙抢劫案。8个孩子,只有其中一个叫健健(化名)的首犯判实刑3年。
法庭上,17岁的健健脸上稚气未脱,眼眶涌动着悔恨的泪水,主审法官周玲看着年龄与自已孩子一般大小的他,出于一个母亲本能的爱子之心,决心一定要拉这孩子走上正途。从这开始,工作繁忙的她不断通过探望、电话,尤其以书信的方式与健健开始凝聚情感,用一颗慈母之心感化孩子走上自新之路。
爱心驱走少年心霾
第一次通过电话与健健谈心,半小时的长途电话,电话那头的健健回应仅是淡淡的“嗯”、“好”,孩子有没有听进去?周玲感觉电话不便于沟通思想情感,不少“问题”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对家长、大人是封闭的,功夫不到难以叩开孩子心扉。她决定去长沙探望健健。
在一个冬雨淅沥的日子里,45岁的周玲吃力地提着盛满衣物、书籍的大袋,出现在省少管所的会见室里。周玲流露出的微笑和目光,与健健脑海中常常闪现的妈妈眼神极为相似。周玲从大袋里拿出带给健健冬天穿的衣服鞋袜,一件一件地帮他试穿,看着合身的衣服,健健开心的笑了。周玲说,那一刻,她感觉仿佛慈母对待自己孩子般的温暖在心中涌动。
这种母性特有的温柔细致很快将她与健健的感情距离拉近,营造出了一种亲和氛围。健健的倾诉,周玲细心倾听,加上耐心的劝导,引出了健健心里许多想说的话。两人谈了很久,临别时周玲紧握健健的手嘱咐:阿姨给你的两本书你要看,你会好起来的,阿姨帮你!
用书信搭起与孩子沟通的桥梁
不久,健健给周玲寄来了第一封信,字里行间如融化坚冰的春日暖阳。
信中写到:“周玲阿姨:您好!以前我不懂事,走上了歪路,但我无力自拨。您教我人能凭意志可以塑造自已,我相信,您的力量已经在改变我。将来我要学门技术,尽快替家庭扛起责任的肩膀。您给我的《哈佛家训》、《空手创业》两本书我已读完,明白了人只要立志,就有千百条成功的路可走。您再给我寄点法律书来,人懂法,以后遇事才不糊涂。”
健健的来信,对殷切期盼他早日转变的周玲来讲不蒂于是一份喜报,她高兴孩子真开始懂事了。这以后,周玲每星期都跟健健写信通电话,对他的学习和改造进行督导,在生活上嘘寒问暖。有时察觉出健健的异常,周玲就无法放下,直到健健恢复才放心。
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关爱迷途少年
今年5月,健健在周玲的感化教育下,因表现优异获得了减刑,即将回归社会。
为让健健能稳步走入社会,将来有一个好的发展局面,周玲拖着疲惫虚弱的身子又开始为健健的前途四处奔走。经过她的不懈努力,岳阳钱江摩托总代理负责人、社会爱心人士刘阳春愿意接收健健,让他好好学习摩托修理技术。
周玲一直在为健健刑满日倒计时。在最近写给健健的信中,她总结表扬了健健各个方面的转变进步,鼓励他抓紧时间多读书,刑满之日她会亲自去接他,共同开启他新人生的第一天。
“生活中我是一位母亲,工作中我是一名法官,我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偏离人生正确轨道的青少年!”采访结束时,周玲说,“我从没有刻意地去做什么,只是尽自己的能力,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。我身体不好,多病缠身,深感自己的能力有限,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这个行列,向这些失足少年伸出关爱之手,给误入迷途的孩子更多的帮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