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岳阳楼区法院审理了一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30名租赁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的系列案件。案件审理过程中,经过承办法官的悉心调解,最终双方达成和解,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撤回起诉。该系列案件的妥善处理,既有效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合理利用,保护了国家的利益,也维护了案涉租户的经营稳定,有效解决了民生问题,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。
2010年至2021年期间,有30名租户陆续与岳阳市某资产管理事务中心签订了《门面租赁合同》,承租由该中心经营管理的国有商铺并从事经营。后地方政府出让了租赁门面所在的土地,并将地上附着物一并进行处置。岳阳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交投集团)摘牌了该宗地块,获得了土地使用权及地上附着物的所有权。此后,交投集团将地上附着物委托给岳阳市交投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交投公司)进行经营管理,交投公司由此取得了案涉门面的出租权。2022年初,交投公司向30名被告租户发出《告知函》,告知其租赁门面权属变更的相关事宜。此后,交投公司委托评估机构对案涉房屋租金进行了评估,认为原出租价格过低,故结合评估结论拟对租金标准进行上调,上调幅度为原租金价格的2至3倍。租户们认为受疫情影响导致其经营困难,如按新租金标准订立租赁合同将无法维持现有经营,但又不愿放弃已经营多年的商铺。故租户们拒绝交纳拖欠的租金,亦不同意按新租金标准与交投公司续签租赁合同,并继续占有使用案涉商铺不予返还。双方多次协商未果,交投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,主张案涉租户返还商铺并支付拖欠的租金。
岳阳楼区法院受理案件后,承办法官认真了解案情发现,此案纠纷的产生系双方对租金标准存在意见分歧。法官注意到,一方面,由于近几年来疫情因素的影响,导致租户们的经营举步维艰,经营收益逐年下滑,部分租户甚至出现了经营亏损,难以维续的状态。但租户们在案涉商铺已经营多年,继续经营业已成为其赖以生存的手段,均期盼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,待市场复苏时能扭亏为盈。另一方面,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尽职守责,亦合理合法。如何在两者权益中找到平衡点,成为了解决案件纠纷的关键。
审理过程中,承办法官采取“背靠背”和“面对面”调解的方式,一方面积极安抚租户们的情绪,同时明理释法,晓以利害,亦向租户们解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所面临的困境,以缓和双方的矛盾;另一方面则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建议,此前评估的商铺出租价格难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,希望能结合市场现状及案涉商铺的实际情况,重新对其进行评估认定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接受承办法官的建议后,再次委托评估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对商铺出租价格进行了评定。最终确定的租金价格在原《租赁合同》的基础上产生了小幅度上升,重新评定后的价格也得到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租户们的一致认同。在此情形下,有28名租户与交投公司续签《租赁合同》,继续在案涉商铺进行经营,并交纳了拖欠已久的租金。另外2名租户因自身原因,未再续签合同。交投公司随后向法院申请撤回起诉。
该批系列案件的圆满处理,有效化解了双方的矛盾纠纷,不仅有效维护了国家利益,亦兼顾了社会民生,优化了法治化营商环境,达到了定分止争、便民高效促和谐的法律效果。